老材料“玩”出新高度
家门口的电度表箱,户外的光缆交接箱,地铁的车厢部件、疏散平台和电缆槽,甚至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杠可能都来自这里!
车间里机器轰鸣,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,仓库和厂区内则堆满了亟待装车发货的产品。在华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超5亿元的压制车间内,机器高速运转的轰鸣声不绝于耳,仅280秒,一个个用于地铁隧道内的电缆支架顺利下线。旁边的生产线上,小到电器绝缘件,大到汽车导流罩,有序“诞生”。
这些产品看似毫无关联,内里所用正是华缘新材的“王牌”——高分子复合材料,通俗地讲就是“玻璃钢”。
玻璃钢,即纤维增强塑料,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。不同于普通塑料,这种塑料具有绝缘、阻燃、耐腐蚀、高强度、重量轻、抗老化等特点,可替代水泥、金属、木材等传统材料。
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时主打电表箱、绝缘件产品,到2005年切入光缆通讯领域,不断推陈出新的华缘新材把玻璃钢这个老材料“玩”出新高度,“玩”成“新产业”。2006年,华缘新材转身进入轨道交通领域,企业复合材料的特性被再次定义:一是性能更优,二是使用寿命更长。
以轨道交通配套产品为例,华缘新材料的产品绝缘性、阻燃性、耐腐蚀性、强度等各项性能优于传统产品,使用寿命提高为35年以上。如今,广州、厦门、上海、杭州、宁波等20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,甚至“复兴号”高铁上,均可看到华缘产品的身影。2017年,闯入商用车市场的华缘新材,让轻量化、高强度、强韧性成了自己的新标签。
手握“王牌”,华缘新材的触角不仅遍及甬城,还延伸至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与华为、西门子、施耐德、GE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。
创新打造制胜秘诀
华缘新材料的底气,源自企业一贯坚持的“守旧与创新”。
华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宵华说,守旧与创新并不冲突。他本身是个喜欢怀旧的人,所以从接触玻璃纤维到现在,他的目光始终盯准这个领域,至今已近30年。而在传统领域找到新突破,并应用到新兴行业,是他的“拿手好戏”。
1996年,张宵华从上海带回设备和配方技术,花了三个多月时间用玻璃纤维研发出玻璃钢,并制成用于城网改造的电表箱,上了上海电力局的采购名录。那时,全国还没有用复合材料生产电表箱的企业。
乘着城网改造及家电产业兴起的东风,电表箱、绝缘件等成为华缘第一批主打产品。
普通绝缘件对材料要求并不高,华缘只需做到强绝缘性就好。但不高的技术门槛让张宵华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。21世纪初,我国的通信业务开始“百花齐放”,吸引了他的目光。
“通讯业务的起步阶段,光缆交接箱等通讯设备箱大多采用不锈钢制作,不仅成本高,还极易受到气温影响,不利于普及。”张宵华介绍说,华缘重新调整配方,让原先的玻璃钢更加耐腐蚀、耐高温,可直接替代不锈钢。
2005年,华缘切入光缆通讯领域,3年后尝到了大批量出货的甜头。这让张宵华更加坚定了企业发展思路。
凭着一股子钻研劲,他对内一门心思扑在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上,不断推旧出新,对外时刻留意各类新行业、新业务,想把玻璃钢这个老材料“玩”出新高度,“玩”成“新产业”。
张宵华没有停下脚步。2017年,他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,并闯入商用车市场。轻量化、高强度、强韧性等均是贴在华缘新材产品上的新标签。
“目前,我们已拥有150多项专利,很多产品没有参照物,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,产品的模具在仓库都堆成了山。借此,我们在复合材料的应用端创造了多项第一。”张宵华说。
张宵华和华缘新材料的征程仍在继续。接下去,华缘新材计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设备,提升企业研究院的研发实力,同时与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合作,不断拓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,引领行业发展。
研发领跑第一方阵
“新”从何而来?来自推陈出新的研发速度。由50多人组成的华缘研发中心,用一项项科研成果、150多项专利,勇闯创新无人区,领跑行业的“第一方阵”。
华缘在复合材料的应用端创造了多项第一,很多产品从无到有都没有参照物。例如拿轨道交通领域的道岔转换设备,一般同行使用的精度测量单位是毫米,而华缘使用的是“丝”,已经领先于同行。
道岔是一种使列车从一轨道转入另一轨道的线路连接设备,也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,有了道岔,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。经过多年攻克,华缘成功打破技术限制,不仅把击穿电压的上限标准从3千伏提高到了1万伏,还将免维护周期延长了60倍,大大提高了列车的通行效率。
新材料领域研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一旦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飞跃性创新和产业化突破,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。
“新”同样来自生产线上跑出的加速度,280秒铸造一个新品!在投资超6亿的压制车间,贯穿于耳的是机器高速运转的不绝轰鸣声,全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。先将一片切割好的材料片卷成圆柱状,再两个一组放进定型的模具内进行压制,几分钟后,一个绝缘支架“诞生”。
从上世纪末发展至今,玻璃钢在大众眼中早已是传统产业。但20多年来,华缘新材却一直能把传统产业做成“新产业”,关键在于守旧立新、推陈出新。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当下,华缘新材料更要练好研发及技术创新的内功,常创常新,在优势领域巩固领先地位,在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实现领跑。